必赢76net线路官网
纪委信箱
学生工作
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生工作 正文
【青春“三下乡”】普查铜陵山水,点亮文旅未来——安徽师范大学铜陵普查行
 作者:韦银艳 编辑:韦银艳  预审:付勇  终审:方凤满 发布日期:2025年07月20日 浏览次数:

7月7日至7月12日,安徽师范大学必赢76net线路官网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安徽省铜陵市,在枞阳县、铜官区、铜陵郊区三地开展为期7天的旅游资源普查工作。此次实践旨在响应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旅游资源普查的号召,通过青年学子的实地调研,深入挖掘铜陵市的旅游潜力,助力当地文旅产业的科学规划与可持续发展。这支由14名师生组成的实践队伍,以专业学识为笔、以实地调研为墨,为铜陵文旅发展绘制"资源图谱",用青春力量书写新时代青年的担当。

枞阳集结谋开篇,座谈共话普查价值

实践队首站抵达枞阳县,与县文旅局召开专题座谈会。会上,枞阳县文旅局局长详细介绍了当地乡镇旅游资源概况,安徽师大地旅学院教授尹寿兵结合专业理论与工作经验,阐述了旅游资源普查的重点和意义,并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范围进行了界定。双方围绕普查重点达成共识:既要记录山川湖泊、古建遗迹等有形资源,也要挖掘枞阳鼓书、摩崖石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潜力;既要勘查资源分布的地理坐标与外观形态,也要评估其保护现状与开发风险。座谈会后,实践队分成3个小组,携带GPS定位仪、相机等设备,分头奔赴枞阳镇、浮山镇、会宫镇等地,正式开启普查工作。

三域穿梭深调研,脚量大地记录万象

在枞阳县枞阳镇,队员们在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大青山,逐处勘查大青山石屋摩崖石刻。面对石屋寺上的摩崖石刻,队员们分多角度对其拍摄,对照地方志考证年代,生怕遗任何历史信息。这些石刻不仅是风景,更是枞阳文化的基因密码。负责文字记录的队员一边快速敲击键盘,一边向石屋寺的僧人请教民间传说,力求对资源单体信息的完整细致记录

转战铜官区时,实践队将目光投向工业遗产转型。在铜陵铜矿遗址公园,队员们系统记录老厂房结构、机器型号、生产流程,分析工业+旅游的改造可行性;而在铜陵郊区大通古镇,团队成员挨家走访百年商铺,记录马头墙、雕花窗等建筑细节,与居民探讨如何在保留古镇原味的前提下,开发体验式旅游项目。从枞阳的田园风光到铜官区的工业记忆,从郊区的古镇风情到铜陵市的非遗传承,队员们用脚步串联起铜陵的多元文旅符号。

数据赋能显担当,青春聚力谋长远

旅游资源普查的价值,在实践中愈发清晰。普查不是简单的拍照记录,而是要为挖掘具有潜力的旅游资源提供蓝图,通过普查可合理规划旅游线路,串联分散资源,形成特色旅游产品体系。例如,经实地调查,团队发现枞阳镇大青山石屋寺摩崖石刻文化底蕴丰厚,是枞阳的文化基因;终点的大青山高郭旅游路是一条彩虹大道,途经大片油菜花田,珍珠养殖地;与之距离相近的荷叶田田生态农庄拥有荷花田,水风车,吊桥等田园景观。普查后,团队认为可将三处资源串联起来开发一条乡村生态旅游线路。

此次实践是一堂生动的“行走的思政课堂”,在铜陵市旅游资源普查的一线,团队体现的担当精神,成为连接资源家底与文旅未来的重要纽带。队员们以行动证明,青年的担当就是用专业守护文化根脉,用热忱点亮地方发展的未来。团队成员通过对枞阳县、铜陵郊区、铜官区三域旅游资源普查,深化了对“旅游资源普查”意义的认知。实践使团队成员认识到普查不是简单的“列清单”,而是为铜陵文旅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——既要让沉睡的资源“活起来”,更要让开发的脚步“稳下来”。